当前位置: 首页>>政务公开>>法律法规>>地方性法规
 
锡林郭勒盟行政公署办公厅印发《关于建立临时救助制度的实施意见》的通知
来源: | 发布时间:2015-05-11 | 【关闭】
 锡林郭勒盟行政公署办公厅印发《关于建立临时救助制度的实施意见》的通知

锡署办发〔2015〕47号

 各旗县市(区)人民政府(管委会),盟有关委、办、局,有关企业、事业单位:

   《关于建立临时救助制度的实施意见》已经行署2015年第二次常务会议研究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锡林郭勒盟行政公署办公厅

                                             2015年4月13日

 

 

 

关于建立临时救助制度的实施意见

  

  为充分发挥临时救助托底线、救急难作用,加快建立综合性社会救助体系,妥善解决困难群众突发性、紧迫性、临时性生活困难问题,根据《国务院关于全面建立临时救助制度的通知》(国发〔2014〕47号)及自治区有关要求,现就建立临时救助制度提出以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建立临时救助制度的重要意义

   临时救助是国家对遭遇突发事件、意外伤害、重大疾病或其他特殊原因导致基本生活陷入困境,其他社会救助制度暂时无法覆盖或救助之后基本生活暂时仍有严重困难的家庭或个人给予的应急性、过渡性救助。建立临时救助制度是完善社会救助体系,确保社会救助安全网网底不破的必然要求,对于全面深化改革、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建立临时救助制度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将其作为加强和改善民生的一项重要任务,切实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确保临时救助工作全面落实,扎实推进。

二、总体要求

 (一)目标任务以解决城乡群众突发性、紧迫性、临时性基本生活困难问题为目标,通过完善政策措施、健全工作机制、强化责任落实、鼓励社会— 2 —参与,增强救助时效,补“短板”、扫“盲区”,编实织密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安全网,切实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权益。

  (二)基本原则1、坚持应救尽救原则。落实政府责任,加强部门协作,确保有困难的群众都能求助有门,并按规定得到及时救助。2、坚持适度救助原则。着眼于解决基本生活困难、摆脱临时困境,既要尽力而为、又要量力而行。3、坚持公开公正原则。做到政策公开、过程透明、结果公平公正。4、坚持制度衔接原则。加强临时救助制度和各项救助、保障制度的衔接配合,形成整体全力。5、坚持资源统筹原则。统筹推动政府救助、社会帮扶和家庭自救有机结合,提高救助能力,增强救助实效。6、坚持及时高效原则。完善主动发现、受理办理、转介服务等工作流程,优化救助程序,实现快捷高效救助。

  (三)责任主体临时救助制度实行各级人民政府负责制。

1、旗县市(区)人民政府(管委会)应加强组织领导,切实担负起临时救助政策制定、资金投入、工作保障和监督管理责任,将临时救助工作列入党委、政府对地方党政领导班子“三位一体”考核指标体系并合理确定权重,考核结果纳入政府领导班子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作为干部选拔任用、管理监督的重要依据。

2、旗县市(区)民政部门要切实做好临时救助的组织实施工作,切实履行主管部门职责,发挥好统筹协调作用;财政部门要做好临时救助资金的筹措保障工作,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确保资金及时拨付、及时到位;卫生、教育、住建、人社等部门要主动配合,密切协作,按照各自职责做好相关工作。

3、苏木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负责临时救助的申请受理(主动发现)、资格审核、日常监管、政策咨询等工作。

4、嘎查村(居)民委员会受苏木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的委托,承担临时救助方面的困难排查、信息报送、宣传引导、公示监督等工作。

三、救助内容

  (四)救助对象范围临时救助对象包括家庭对象和个人对象。

1、家庭对象(1)因遭遇火灾、交通事故等意外事件,导致基本生活暂时出现严重困难的家庭;(2)因家庭成员突发重大疾病,医疗费用支出较大,导致基本生活暂时出现严重困难的家庭;(3)因生活必需支出突然增加超出家庭承受能力,导致基本生活暂时出现严重困难的最低生活保障家庭;(4)旗县市(区)人民政府(管委会)认定的其他特殊困难家庭。

2、个人对象(1)因遭遇火灾、交通事故等意外事件,暂时无法得到家庭支持,导致基本生活陷入困境的个人;(2)因突发重大疾病,暂时无法得到家庭支持,不及时接受治疗可能导致身体残疾或有生命危险的个人;(3)因遭遇突发事件,导致基本生活陷入困境,可能出现伤害自己或危害公共安全行为的个人”(4)旗县市(区)人民政府(管委会)规定的遭遇其他特殊困难的个人。 

上述个人对象中符合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条件的,由旗县市(区)人民政府(管委会)按有关规定提供食宿、急病救助,由民政部门协助其返回原籍。因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社会安全等突发生公共事件,需要开展紧急转移安置和基本生活救助以及属于疾病应急救助范围的,按有关规定执行。

  (五)申请受理临时救助包括依申请受理和主动发现受理。

1、依申请受理(1)凡认为符合救助条件的城乡居民家庭或个人,由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向所在地苏木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提出临时救助书面申请;受申请人委托,嘎查村(居)民委员会或其他单位、个人可代为提出临时救助书面申请。无正当理由,苏木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不得拒绝受理。(2)对具有本地户籍及非当地户籍持有当地暂住证或居住证的,由当地苏木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受理。(3)对非当地户籍、未办理当地暂住证或居住证的,当地苏木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协助其向当地设立的救助管理机构(即救助管理站、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等)申请救助;当地未设立救助管理机构的,苏木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协助其向当地民政部门申请救助。(4)申请临时救助应提交相关证明材料包括:《临时救助申请书》、《家庭收入、财产状况声明及授权核查书》和遭遇困难情况证明;户口簿、身份证、暂住证或居住证等身份情况证明;收入、财产情况证明、重大支出证明;赡(扶、抚)养义务关联人收入、财产情况证明;当地旗县级民政部门认为需要提供的其他相关证明材料等。申请人提供的申请材料齐全、符合要求的,应当受理申请,并向申请人出具书面受理通知书。申请人提供的申请材料不全或者不符合要求的,应当一次性告知申请人或者其代理人需要补齐所有规定材料。因情况紧急无法在申请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的,苏木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可先行受理,后补齐相关证明材料。

2、主动发现受理(1)苏木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嘎查村(居)民委员会是主动发现困难家庭或个人的责任主体,要及时了解、掌握、核实辖区村(居)民遭遇突发事件、意外事故、罹患重病等特殊困难情况,帮助有困难的家庭或个人提出救助申请。(2)公安、城管等部门在执法中发现身处困境的未成年人、精神病人等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以及失去主动求助能力的危重病人等,应主动采取必要措施,帮助其脱离困境。(3)苏木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或旗县市(区)民政部门、救助管理机构在发现或接到有关部门、社会组织、公民个人报告救助线索后,应主动核查情况,对于其中符合临时救助条件的,应协助其申请救助并受理。临时救助申请的受理工作,由苏木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设立的社会救助“一门受理窗口”具体办理。

  (六)审核审批临时救助程序包括一般程序和紧急程序。1、一般程序(1)审核。苏木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是临时救助审核的责任主体。苏木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受理救助申请后,应当于20个工作日内,在嘎查村(居)民委员会协助下,对申请人的家庭经济状况、财产状况、人口状况、遭遇困难类型、困难程度等通过入户调查、邻里走访、信息核对等方式逐一调查核实,组织民主评议,提出审核意见,并在申请人所居住的嘎查村(居)民委员会张榜公示7日后,提出最终审核意见,报当地民政部门审批。对申请临时救助的非本地户籍居民在户籍地的收入、财产及家庭成员状况等,苏木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可通过旗县市(区)民政部门委托户籍地民政部门协助调查核实,户籍地民政部门应根据居住地民政部门正式信函要求,在15个工作日内,对调查核实情况加盖公章予以反馈。(2)审批。旗县市(区)民政部门是临时救助审批的责任主体。在接到苏木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提交的调查材料和审核意见后,应当在20个工作日内作出审批决定。对符合条件的应及时予以批准,不符合条件的应书面向申请人说明理由。救助金额在1000元以下的(含1000元),旗县市(区)民政部门可以委托苏木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审批,审批结束后,苏木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必须将审批事项的全部资料原件报旗县市(区)民政部门存档备案;救助金额较大的,通过旗县市(区)社会救助部门联席会议研究审定。(3)对批准后给予临时救助的困难对象,旗县市(区)民政部门要按户建立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完善审批类档案(入户调查表、临时救助对象申请书、家庭收入证明、居民户口簿或居民身份证复印件以及其他应归档的材料)、日常管理类档案(发放临时救助资金、实物台帐、救助对象名册以及其他应当归档的材料)。电子档案要与纸质档案的内容相一致。纸质档案由旗县市(区)民政部门统一保存,电子档案供苏木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日常管理使用。(4)对未办理当地暂住证或居住证的非本地户籍人员申请临时救助的,由旗县市(区)民政部门、救助管理机构按生活无着人员救助管理的有关规定组织审核审批,并提供相应救助。(5)临时救助属应急性、过渡性救助,同一家庭或个人以同一事由重复申请临时救助,无正当理由的,不予救助。(6)各级临时救助的审核审批情况要及时张榜公布,接受社会和群众监督。2、紧急程序对于情况紧急、需立即采取措施以防止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或无法改变严重后果的,苏木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旗县市(区)民政部门应启动紧急救助程序,按照直接受理申请、直接审批、及时发放的原则,给予先行救助。紧急情况解除后,按规定补齐审核审批手续。对遭遇突发性、紧迫性、临时性生活困难的家庭和个人可以通过政府门户网站、民政热线12349如实反映遇到的困难,旗县市(区)民政部门应及时反馈至申请救助对象户籍所在地的苏木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必要时所在地旗县市(区)民政部门给予先行救助,后补充完善相关证明材料。对因急难救助资金需求超过规定标准或民政救助制度无法满足救助需求、缺乏相应救助制度安排的急难事项,民政部门要向当地人民政府上报情况,向有关部门通报情况,提出解决方案,明确支持条件,确定解决措施,及时解决问题。

  (七)救助方式对符合条件的救助对象,可采取以下方式进行救助:1、发放临时救助金。根据救助对象困难程度按救助标准发放临时救助金。临时救助金实行社会化发放,按照财政国库管理制度将临时救助金直接支付到救助对象个人帐户。情况特殊可直接发放现金。要明确发放责任,规范发放手续,建立包括救助对象姓名、身份证号码、居住地址、联系电话、困难类型、救助时间、救助金额、经办责任人等信息的发放台账,并向社会公示发放情况,接受社会监督。2、发放实物。根据临时救助标准和救助对象基本生活需要,可采取发放衣物、食品、饮用水及提供临时住所等方式予以救助。发放实物除紧急情况外,要严格按照政府采购制度的有关规定执行,在发放过程中应规范发放程序,建立实物发放统计台账,安排专人负责登记、保管和发放,并向社会公示发放情况,接受社会监督。3、提供转介服务。对给予临时救助金、实物后仍不能解决临时救助对象困难的,可分情况提供转介服务。对符合最低生活保障或医疗、教育、住房、就业等专项救助条件的,要协助其申请;对需要公益慈善组织、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等通过慈善项目、发动社会募捐、提供专业服务、志愿服务等形式给予帮扶的,要及时转介到有意愿的相关社会团体、社会组织和社会工作服务机构。

  (八)救助标准。1、救助标准原则上统一按照当地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人数和困难延续时限三个要素计算确定,具体计算方法如下:困难家庭一次性临时救助标准=当地当年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月标准×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人数×困难延续时限(以月为单位)。— 01 —被救助困难家庭和个人的困难延续时限,一般情况下按1-6个月确定,情况特殊的最高不得超过12个月。2、对特殊事件、特殊对象的救助,采取一事一议的方式,由旗县市(区)人民政府(管委会)社会救助联席会议召集人召集相关救助管理部门负责人共同会商确定综合救助方式和救助标准,报同级政府批准后执行。临时救助标准要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旗县市(区)人民政府(管委会)要根据救助对象困难类型、困难程度,统筹考虑其他社会救助制度保障水平,合理确定临时救助标准,并逐年进行调整。

四、工作要求

  (九)完善制度建设1.建立完善紧急救助综合协调机制。各旗县市(区)人民政府(管委会)要建立民政、财政、审计、监察等相关部门组成的紧急救助综合协调领导小组,针对困难群众遇到的紧急情况,由紧急救助综合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及时召集相关成员单位和部门负责人,共同会商确定综合救助方式和救助标准,尽快协调解决。2.全面建立“一门受理、协同办理”机制。各旗县市(区)要建立健全“一门受理、协同办理”机制,依托苏木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设立的社会救助“一门受理窗口”,开辟急难救助绿色通道,开通社会救助服务热线,畅通救助渠道,确保困难群众得到及时救助。旗县市(区)人民政府(管委会)要根据部门职责制定统一规范的救助流程,明确办理时限和要求,及时受理、转办、转介困难群众的社会救助申请事项,跟踪办理结果,并将有关情况及时告知求助对象,确保救助工作取得实效。3.加快建立社会力量参与机制。各地要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救助,发挥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和社会工作者的作用,针对不同救助对象开展生活帮扶、心理疏导、精神慰藉、资源链接、能力提升、社会融入等多样化、个性化专业服务;要全面了解、掌握本地区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等设立慈善项目的情况,搭建政府部门救助资源、社会组织救助项目与困难群众救助需求对接的信息平台,充分发挥慈善救助方法灵活、形式多样的特点,鼓励、引导、支持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和爱心人士等针对急难个案开展慈善救助;要加快推进政府购买服务,健全完善促进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救助的各项财政支持政策,落实好财政补贴、税收优惠、费用减免等政策,引导有影响力的慈善组织和企业设立社会救助公益基金,多渠道、多形式参与社会救助。4.不断健全社会救助信息共享机制。各级民政部门要将申请临时救助的家庭或个人纳入家庭经济状况核对范围,坚持依法核对,规范核对,确保核对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要加强防范监测,确保网络和信息安全;要通过社会救助管理信息系统及时为其他社会救助管理部门提供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特困供养人员及其他困难群众基本信息,为教育、住房、就业、疾病应急等救助工作的开展提供支持。教育、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卫生计生等部门要及时将教育救助对象、就业救助对象、住房救助对象和疾病应急救助对象获取相关救助的基本信息反馈民政部门,为民政部门对各项救助后仍有困难的家庭给予临时救助提供依据。

  (十)强化能力建设各旗县市(区)人民政府要结合本地实际全面落实临时救助制度要求,不断加强社会救助经办机构和服务场所建设,科学整合旗县市(区)、苏木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现有公共服务资源和社会救助经办资源,确保事有人管、责有人负。盟编制部门要会同民政部门以服务对象为基数,结合工作半径、工作程序和服务时效等因素,统筹研究制定配备相应工作人员的具体办法和措施,通过增加编制、内部调剂、外部“抽人带编”、政府购买服务、设置公益岗位等方式,充实加强社会救助经办力量。

  (十一)保障救助资金1.资金筹集。临时救助资金要通过财政投入、福利彩票公益金、慈善捐赠、社会捐助等方式多渠道筹集。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将临时救助所需工作经费纳入社会救助工作经费统筹考虑,将临时救助资金列入同级财政预算,逐年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盟、旗县市(区)财政要按照不低于自治区财政下拨的临时救助补助资金安排预算。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结余资金可安排用于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的临时救助支出,但不得抵扣临时救助预算。鼓励苏木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通过政府出资、社会捐助的渠道筹集资金设立小额临时救助基金,自主开展临时救助工作。2.资金管理。各级财政部门要加强对临时救助资金的监督管理,纳入社会救助资金支出项目。临时救助资金实行专户储存、专账管理、专款专用,严禁挤占挪用。临时救助资金使用情况要定期公布,接受社会监督。

  (十二)加强监督检查完善临时救助责任追究制度,明确细化责任追究对象、方式和程序,加大行政问责力度,对因责任不落实、相互推诿、处置不及时等造成严重后果的单位和个人,要依纪依法追究责任。各级民政、财政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定期组织开展临时救助制度落实专项检查。财政、审计、监察部门要加强对临时救助资金管理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防止发生挤占、挪用、套取等违法违纪现象。对出具虚假证明材料骗取临时救助资金、物资或者服务的,由有关部门责令退回非法获取的救助资金、物资,并处非法获取救助款项或者物资价值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在社会信用体系中予以记录,及时依法严肃查处。

 (十三)抓好政策宣传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和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及公共查阅室、资料索取点、信息宣传栏、宣传册、明白纸等群众喜闻乐见的途径和形式,加大政策宣传力度。要加强舆论引导,从政府作用、个人权利、家庭责任、社会参与等方面,多角度宣传临时救助的功能定位和制度特点,确保临时救助政策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要大力推进“救急难”试点工作,在体制机制、服务方式、信息共享、财政税费等方面进行探索创新,先行先试。各旗县市(区)要按照本《意见》要求,结合本地实际,在4月底前制定出台临时救助实施细则。

 

 

附件下载:
相关文章:
 
  最新动态   更多>>
“数字锡林郭勒”地理空间框架建设项目顺利通过验收
365体育注册对切实做好岁末年初安全生产工作进行部署
365体育注册开展执法监督检查和动态巡查工作检查
锡盟国土资源局第二党支部开展庆祝党员“过政治生日”活动
锡盟国土资源局开展《安全生产法》宣传周活动
 
  图片新闻   更多>>
QQ截图20171214091529.jpg
锡林浩特市国土资源局召开...
QQ截图20171214085725.jpg
多伦县国土局对煤矿进行井...
 
旗县工作动态   更多>>
锡林浩特市不动产登记中心印制办证指南提升服务水平
锡林浩特市国土资源局召开党支部书记抓党建工作述职评议会议
锡林浩特市国土资源局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专题宣讲月活动
太仆寺旗两个工地整治项目工程复核工作结束
太仆寺旗土地整治项目后续工作接近尾声
 
在线访谈  
更多
W020160519557310751733.jpg
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 筑牢...
嘉宾: 国土资源厅副厅长赵大勇
时间: 2016-11-10
 
更多>>  
QQ截图20161212113705.jpg
国土部严查强征强拆行为 防...
发布时间: 2016-11-16
草原圣境-多彩西乌.jpg
草原圣境-多彩西乌
发布时间: 2016-08-25